我是上海人,本对自己的衡阳行充满了期待,却发现被网上骗了_湘江_石鼓_南岳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衡阳?不就是个路过的交通枢纽吗,搞不懂一个靠火车拉来的城市有什么可逛的。

大街上除了米粉店就是批发市场,如果没有点辣口味还真适应不了这地方,全是红油汤底的粉面,能有啥吃头,还辣得要死。

这都是我之前对于衡阳的看法,当我真正来到衡阳才发现,原来衡阳这么牛!

1. 晨光中的衡阳

清晨五点多,我被楼下鼎沸的人声吵醒。

推开窗,晨光中飘来阵阵米粉香。沿着青石板路往江边走,市府路的彭海军鱼粉店已经排起了长队。

老板现杀的黄沙古鱼在锅里煎得金黄,加入筒骨熬了 8 小时的浓汤,瞬间香气四溢。鱼肉嫩滑似雪,汤汁浓白如乳,辣油在碗中绽开,如同衡阳人火辣辣的性情。

隔壁的渣江米粉摊,干米粉在沸水中翻滚,捞出后拌上特制的卤水,酸香扑鼻,让人欲罢不能。

展开剩余75%

江边的大爷们正练着王船山传下的 “南岳养生功”,晨光为他们的白发镀上金边。

湘江对岸,东洲岛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这座全长 2.1 公里的江心岛,与长沙橘子洲并称湘江三大洲。岛上的桃浪亭是清代建筑,春天桃花盛开时,粉色花海与江水相映成趣。

2. 舌尖上的衡阳

衡阳的美食把 “辣” 玩出了花。

首当其冲的是衡阳鱼粉,鱼比粉多,分量十足。鱼肉嫩滑,汤汁浓郁,辣得过瘾。

还有街头巷尾的唆螺,用紫苏叶和青椒爆炒,嗦一口螺肉,辣汁在舌尖炸开,配上冰啤酒,简直是夏夜顶配!

杨桥麸子肉是衡阳千年传承的非遗美食。选取衡东本地五花肉,切成薄片后用红曲米、糯米粉裹匀,放入竹蒸屉中慢蒸 24 小时,出锅时酒香醇厚,米香馥郁,竹香清雅。

这道菜因红曲米的加持呈现诱人的橙红色,形如 “东方红云”,既是节庆必备,也是待客佳肴。

衡阳土头碗,又名 “玉麟相邀”,相传由晚清名臣彭玉麟创制。此菜将草鱼丸、红薯丸、黄雀肉等食材叠成七层宝塔状,寓意步步登高,外形豪放大气,口感层次丰富。

3. 历史深处的衡阳

衡阳在历史上可不是 “中转站” 这么简单,它的地位重如泰山。

1944 年的衡阳保卫战震惊中外,守军以少战多坚守 48 天,成为二战中守城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之一。

现在的衡阳抗战纪念城碑依然矗立在岳屏公园,每一道刻痕都记录着血性。

追溯更早的历史,衡阳因 “北雁南飞至此越冬” 得名,秦始皇时期设为酃县。

宋代大儒朱熹曾在石鼓书院讲学,与张栻共同切磋义理,留下《石鼓书院记》。

这座始建于唐元和五年的书院,是湖湘文化发源地,与嵩阳、白鹿洞、岳麓并称全国四大书院,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合江亭、绿净阁等建筑。

4. 山水之间的衡阳

南岳衡山是衡阳的骄傲。

清晨从水帘洞出发,沿着石阶往上,山岚在脚下缠绕,古松在风中低语。行至祝融峰,云海翻涌如浪,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,恰似一幅水墨长卷。

“春观花、夏看云、秋望日、冬赏雪”,四时佳景各有风情,难怪古人说 “衡山如飞”。

石鼓书院藏在闹市中,却自有一股清幽之气。进门便见一面石鼓,虽敲不响,却让人想起韩愈笔下 “红亭枕湘江,蒸水会其左” 的盛景。

书院里的禹王碑,蝌蚪文斑驳难辨,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探寻。

衡阳,千年雁城淬火成钢的传奇之地!

湘江碧水揉碎岁月光影,石鼓文脉流淌着秦汉风骨、宋明哲思。

抗战遗址的青砖仍刻着血性,东洲岛的桃花与潮玩共舞,每一碗鱼粉都是烟火的诗,半城山水半城辣香,叫人一见倾心!

最后把我的路线分享给大家:

第一天市区(石鼓书院、衡阳抗战纪念城)→ 第二天南岳衡山(祝融峰、忠烈祠)→ 第三天东洲岛(桃浪亭、沙滩漫步)。

发布于:江苏省

相关资讯